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三,制定初步健康计划。不同个体、不同的年龄、性别具有一些特定的生理、病理的特点,健康计划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我们了解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普适的管理方案,比如调整作息、饮食结构、锻炼方法等。但一种健康方案不能适用于所有人,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比如,快步走可强力消脂,加快新陈代谢,又能防止动脉硬化,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快走反而有可能引发心脏问题。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个性化的健康计划,比如膳食计划,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对于营养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包括药膳,一种“营养食品”对于某个人有好处,但对于另一个人可能就不适合。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对健康状态个性化把握基础上的,比如,气虚需要补气,补阴就不合适,至于“吃什么东西补气”,我们可以求助专业书籍,也可以求助健康管理中心、医院等专业机构,给出针对性较强干预方案,当然,我们也在自助软件中结合状态辨识给出个性化的方案。
第四,评估干预效果,优化健康管理方案。在进行健康管理干预调整后,每个人对方案的反映不尽相同,但状态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方面变好了,有的方面变化不大,有的方面甚至可能变坏,因此,就要对干预、调整的效果进行实时、动态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调整优化健康调理的方案。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这些习惯都可能被看作影响健康的因素,我们要全面、细致地体察健康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作息、情志、饮食、运动等。而在健康管理机构中,可以借助专业人员对干预效果更客观、更量化地进行评价,并依据此时状态,调整初始方案。形成辨识———干预———评估———干预———再评估的全程化管理,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权利”的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