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愚人节,举杯不举杯?
即便人如此迷恋酒精,正如壹读君刚刚所说,你已经不能把愚弄别人造成的后果义正言辞地推到酒精身上,更严重的是,喝酒真不是好事儿。
撇开乙醇本身的毒性不谈,酒精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在动物实验中做癌症模型诱变剂的就有乙醛。一杯酒下肚,大约5%通过尿液排出,5%
通过呼吸排出(这也是交警判断酒驾的基础),剩下的90%都得仰仗肝脏。在这里,酒精首先要经过代谢得到乙醛,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但事情并没有看起来这么顺利。人体代谢酒精的速度是有限的,一小时大约只能处理一听啤酒,来不及代谢的乙醛就在在体内堆积起来导致各种醉酒症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不过,来不及代谢还只是个小问题,人们可以靠喝酒前吃点东西垫底,慢慢饮酒多多吃菜来缓解。而负责乙醛转化工作的乙醛脱氢酶的缺失则是个不可更改的基因缺陷,而这种基因缺陷在亚洲人身上尤其明显,44%的日本人、53%的越南人、27%的韩国人和30%的中国人都受到“亚洲红脸”的困扰——这种还没喝多少、自己也没觉得醉、脸就红得精神焕发的现象就是由体内乙醛堆积导致。
不过,长期饮酒确实会使肝脏里负责解救的酶数量增加,人脑也会适应泡在酒里的生活,但在提高酒量的同时,你让体内积累了更多的乙醛,随之而来的性功能下降(此处加粗)和营养不良都只算小症状,肝硬化和胃、食道在酒精刺激下产生的溃疡甚至癌变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喝酒真是一件无法善后的事儿,有多少酒精进入体内,你的身体就要代谢多少。传说中的解酒良方也只是补充了人体所需的物质,帮助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让人好受一点罢了,对于酒精本身没什么作用。
在这样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看完以上,要不要举杯各位自己决定吧。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