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亲子关系——父母眼里的好孩子
“你是好孩子,妈妈才爱你”,类似的话语绑架了孩子: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什么。这些功利性的言行带来有条件的爱,孩子就会想:只有做了父母期望的事才会得到爱,要靠自己的行为赚取父母的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 为,有条件的爱使得“孩子抛弃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将来也不可能成 为心理健全的人。”有条件的爱还会让孩子特别留意父母的态度、脸色,长大后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在意事业、金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得失。他只有外在的评判标 准,靠别人的评价活着。由于外在的标准不受自己掌控,因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我们提倡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就算不喜欢孩子的选择,但只要不涉及是非原则,依然给他们自由。子女因此树立这样的信念:我是值得被爱的,即使做错事,我本身也是没问题的。与此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无条件而有规则的爱,家里有规矩,适当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模式,然后去引导,让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家庭话题——除了学习没啥可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