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依赖网络搜索引擎。记忆是“用进废退”的过程,但自从有了计算机的保留文件功能,有了网络搜索工具,很多人的大脑就开始变“懒”了。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斯帕罗和丹尼尔·韦格纳等人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让参与者把一堆琐碎的消息输到电脑上,然后告诉其中一半人这些信息会被删除,而另一半人则被通知这些消息将被永久保存在电脑上。结果发现,认为信息会被删除的人,在回忆这些消息时,平均得分会高出40%。也就是说,当人们知道有办法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大脑会不知不觉地“删掉”这些记忆。
4.受他人影响。人的记忆并不是单纯的个体化活动,而是会受周围人的影响不断发生改变。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与英国伦敦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联合发表在权威期刊《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示,人们在回忆过去的事时,普遍容易受到周围人、特别是与自己经历相仿的同龄人的干扰。哪怕同伴们选择的答案是错误的,70%的人也会违心地选择了错误答案,甚至怀疑自己记错了;即便告诉大家可以修改答案,40%的人还是坚定地“维持原判”。因此,一个人的记忆出现偏差,很可能影响一群人。
5.广告刺激。形形色色的广告充斥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可几乎没人注意,这些看似“无意”的画面和语言正在剥夺和篡改我们脑海中的记忆。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广告不断提醒你,当年曾经经历过某种场景时,即使这件事从未发生,大约1/3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真的经历过这种事。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大脑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发生“记忆重构”。记忆研究领域权威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伊丽莎白·罗芙托斯甚至提醒大家,未来人们可能利用这种人脑的特点,直接创造和植入虚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