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贴了“三伏贴”别忘“三九贴”
有些患者在“三伏”治疗后,在冬天病情减轻后就忽视了“三九”治疗。其实“三九天”贴药是“三伏天”贴药的补充,前者是冬病冬防,重在养阴;后者是冬病夏治,重在养阳。阴阳并调,更可提高机体素质与抗病能力。“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合称为“伏九灸”),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疗效相得益彰。所以,贴三伏也要贴三九。
“冬病冬治”三类人群更适宜
“冬病”是指每到冬天发作或加重的某些疾病,冬发夏止或冬重夏轻的主要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冻疮、肩周炎、风湿性筋骨痛和某些心血管疾病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安徽省中医院针灸科秦黎虹主任介绍:“阳气虚弱,机体抵抗力低下,长时间服药治疗效果不佳,这三类人群比较适宜‘冬病冬治’疗法。”该疗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医学观和“上医治未病”的预防观,治疗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疗法。对于正在发病的患者,可随时到医院针灸科进行治疗;尚未发病的患者,可以在“冬至”(12月22日)进九前1~2周来治疗,一般需要经过3个冬天的治疗,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后3天之内不能洗澡,不要吃鱼、虾以及海鲜、辛辣的食物,同时要戒除烟、酒。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