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出门后不确定自己锁没锁门、开完门经常忘记拔钥匙、看人眼熟却死活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有些中年人经常抱怨自己的脑袋像团浆糊。多项国际研究指出,30岁~40岁是护脑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防止大脑滑铁卢式地衰老。
30岁后大脑逐渐衰老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刊载一项研究,指出人类大脑的成长轨迹。大脑成长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3个月内,大脑尺寸可达到成人的一半以上。此后,大脑缓慢发育,在25岁时达到顶峰。让人吃惊的是,30岁后大脑便会迈开衰老的步伐,每年缩小0.3%。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耿同超表示,过了30岁,体能和记忆力下降是大脑衰老的两个较早“信号”,表现为看书容易头痛、记不住人名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到了40岁后,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变缓,大脑细胞的功能也跟着减退,导致人的记忆力和反应力进一步降低。另外,定位能力、身体协调性也大不如前,很容易疲劳。一旦过了60岁,大脑萎缩的速度就像上了发条,每年高达15%。英国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17%的人存在轻度认知障碍,6%~15%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
耿同超表示,大脑衰老不可抗拒,但早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大脑进行一些激发神经元间联系的活性锻炼,就能延缓其衰老进程。而大家最易忽略的30岁~40岁这十年,正是“修复”与“再塑造”大脑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