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恢复期练习要循序渐进
有些人受伤肢体固定一段时间后,组织愈合了,但关节是僵的,不能弯曲到正常的角度,甚至像一根棍儿一样,腿也细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关节软骨和肌腱都是通过弥散作用从关节液和组织液中摄取营养物质,如果受伤部位长期缺乏运动刺激,就会破坏关节软骨的营养途径,久之可导致软骨变性、关节僵直。伤肢因为长期不运动或很少运动,肌肉很少收缩做功,就会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为了预防以上情况的发生,受伤后的肢体需要做相应的康复锻炼。
在固定期内,伤者可以做以下练习。首先是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为了防止粘连,这个练习应在绝对固定期结束后及时开始。练习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每次练习后都要进行冰敷,减少关节的肿胀和疼痛。其次就是肌肉力量练习,包括肌肉的静力性收缩、患肢抬高练习等。固定期结束后,要加大练习的强度,这需要长期坚持,直至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很容易再次受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外,伤肢固定期间,尤其是下肢受伤后,并不需要整日卧床休息。可以在扶拐伤肢不负重的情况下行走,这样可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压疮、便秘、内脏系统功能失调等并发症。因此,运动损伤后,要动-静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恢复效果。
延伸阅读
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
引起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有以下几种:1.准备活动不合理。2.运动项目及运动量的选择与自身运动水平不匹配。3.运动技术动作错误。4.运动时生理状态不良。5.运动场地、器材设备、服装不符合要求。6.运动时气候不佳等。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