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饿”的不只是胃
研究人员一开始想要验证,饥饿是否能启动被试与获取相关的概念,以及获取物品的意愿。研究人员先让被试在电脑上进行词汇识别任务。结果发现,被试饥饿程度越高,他们越容易识别出与饥饿(如hunger、starve、appetite和famine等)和获取(如acquire、want、obtain和gain等)相关的词汇,而对中性词汇(如speak、close、floor和symbol等)的识别率则没有变化。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当给被试展示非食用物品(如U盘、无线鼠标、水疗券等)时,饥饿的被试更渴望获得这些物品。
不过这种“想要”的想法,会不会影响实际的行为呢?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一半被试处于饥饿状态,一半被试处于饱食状态。饱食组的被试首先被要求品尝一条面包,实验人员告诉他们可以吃下整条面包,并进行口感评价。之后,被试需要评估一款新上市的装订夹,并被告知他们可以拿走一些装订夹回去试用。在饥饿组,被试需要先完成装订夹评估任务,然后再品尝面包。最后发现,饥饿组比饱食组平均多拿了70%的装订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看起来饿的时候,我们想要的不仅是食物,而是……一切东西?
都是饥饿惹的“祸”
接下来,研究人员调查了“饥饿效应”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实际购物行为产生影响。在一家大型商场(该商场主要经营非食品类商品,例如衣服、鞋子、电子产品等),研究人员调查了81名刚完成购物的消费者。消费者需要完成一份关于饥饿程度以及购物时间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控制了被试的购物时间后,饿着肚子的消费者比吃饱的消费者多花了64%的钱。
这一研究证实,饥饿不仅会让我们买更多食物,还会影响到我们对其他东西的购买行为。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吃早餐,还有不少人为了苗条而节食减肥,他们都长期使自己处于饥饿状态,很难说这不会对他们的购物行为产生影响。不过至少爱购物的人有福了,终于可以为自己的购物行为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都是因为饿得慌。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