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首提医生
“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让两会内外的代表委员和医务工作者感到振奋不已。“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注意到,两会代表委员关于儿科的议案提案不少,对于儿科“看病难、医生紧缺”等问题,会内会外人士普遍期待从教育培养机制、薪酬待遇、完善分级诊疗等方面“多管齐下”缓解目前的“千儿半医”问题。
“全链条”揭示儿科医生短板成因
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认为,“千儿半医”背后折射的,是从后备人才培养规范、医生工作环境、待遇和上升空间到社会重视程度的“全链条”式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陈莉介绍说,1999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取消了儿科学专业,从那年起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停止招收儿科本科专业,这意味着近17年来我国新型儿科医生培养机制几乎是空白。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是一名儿科专家。他坦言,医院靠开药获利,儿科开药的量小导致科室收入低,医生待遇也不高,导致很多三甲医院取消儿科,儿科逐渐沦为“边缘科室”,甚至日益萎缩。
“多管齐下”让儿科医生队伍更大更强
采访中,陈莉等政协委员认为,应尽快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被取消的儿科学专业。此外,对有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部分医学院校重新批准和恢复招生儿科学专业,逐步扩大招生儿科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卫生主管部门应将儿科医师培养规划单列,采取上级医院专家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尽快培养一批儿科医生队伍。
多位在医疗一线工作的人大代表表示,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应在公立医院内部调整儿科薪酬制度,提高儿科医生劳动报酬,并从进修深造、职称晋升、奖金分配和科研立项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增加儿科专业的职业吸引力和儿科医师的职业认同感。让临床医学毕业生愿意选择和从事儿科专业,减少儿科医生的流失,稳定儿科医生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等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儿科医疗服务规划,在全国进行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儿童医院数量,建立综合医院必设儿科制度,保证每一个地级城市有一所儿童医院、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有独立的儿科,让儿科的病床数量与儿童的人口数量相匹配。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