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书,让我不禁回想起女儿还在我肚子里时,就跟着我这个责编准妈妈“看”书稿,十月怀胎的那个时期我的出书率非常高,因为我想把休息产假可能会耽误的稿子赶出来。也许是被这种书的氛围包围,女儿好像对它很喜欢,所有的玩具都不如书能吸引她。于是,在她长大的过程中,每个阶段为她准备的书都有很鲜明的特点。
比如:0-2个月,我给她准备的全是色彩鲜明的大张贴图,主要还是各种小娃娃的,她会学着他们的样子伸舌头、看他们笑;3-6个月,动物、水果等卡片和宝宝书特别适合她发展认知能力比如识物和指认;会坐了以后,她自己把玩的书是很薄而轻、防水防撕且最好是软皮边角不锋利。根据我的经验,这类书的好处是:安全,边角不会伤到小孩子尤其是眼睛;美观,当小家伙的口水或饭菜洒到上面时,只要用布擦干净既可;耐看,由于撕不破,它可以长久被使用;方便多用,由于页数少,她可以用右手从前往后一页一页翻,再用左手从后往前一页一页翻,乐此不疲,既锻炼了手的灵活特别是拇指和食指对握的高难精细动作,又在无意识中分辨了书的正反。我们都是把书正面给她看,并未刻意告诉她正和反,但时间长了,她无师自通,一旦书反着放了,她会毫不犹豫一只手把它调个方向摆正,再继续她的翻书活动。当时,她不到7个月。想象一下,如果太沉的书,她哪里拿得动呀。
我在给女儿讲书的时候会非常注意她的兴趣和表情,即使我读得再声情并茂,如果她已经不再注意这本书了,那么我也就不再继续勉强她,很快我便发现她喜欢的书都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颜色鲜明、图画大而简单,背景和图对比反差大。复杂的图案很容易让小宝宝累,而且分散注意,只有鲜亮的画面会让他们快乐并吸引他们的兴趣。这种看上去内容少但以突出单一图画为主或图片占据整个一面,特别能帮助婴幼儿加深记忆,学得也快。
第二,图画要和真实的事物尽可能相象而非夸张。与学龄儿童不同,夸大或虚构的线条对于婴幼儿来说,还过于抽象,他们无法理解这个图画也就不喜欢你要讲的内容。有些书上画的动物有时我区分起来都困难,她看上去更分辨不出,要是卡片上画的东西和她平时看到的大相径庭,她就抬手把它扔掉。
第三,如果是故事,内容要和孩子的生活有关而且一定简单明了,至少她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历和体会,就算再复杂的道理也要用孩子理解的语言一句概括。同时,放下书,你能为她找到一样的事物让她感受,这样的贴近才能丰富他们的经验,不然她会茫然不知所措。
第四,要以积极的情绪和正面的行为为主。因为婴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你是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图书上画的小姐姐用手擦眼睛这个不卫生的动作,就反而成为孩子模仿的示范。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正确的行为做范例。进一步再连同快乐喜悦的表情,会让孩子自己的情绪也被感染得高兴起来,从而鼓励了好的行为乃至自信。
第五,画面一定得和内容是相匹配的,建议以表示形容的和动作的为主。不然,你讲了一堆内容,孩子其实就只是看到一个与内容无关的画,等到你提问时她便找不到正确的位置。
我自己的职业也是从事出版的,自从有了孩子,便深感出版人担负的责任重大。这不仅是传递知识和文化,关键是这关系到我们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书的教育作用会对人产生深远影响绝非夸大其词,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开始借助图书,来引导她养成好习惯和好行为。方法不难,事先我会先讲书的内容,比如刷牙,我用压韵的话来说“刷刷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然后我刷牙就让她看着。以后不用书,我讲,她想;我刷,她看。第一次她先在我的启发中回想书上的画面,轻易就允许我给她刷牙了。
以上,仅根据我那26个月的女儿的喜好而发的感触,适用于那些认为书比玩具更具吸引力的婴幼儿。我真是觉得尽管书不是万能的,但好书一定影响儿童的成长并使之受益。当然,出版社都认为自己的书不错,影响力就要靠小读者鉴定了。我母亲跟我说,你们这些出版社能否不要在婴幼儿儿书里面增加乱七八糟的小标志。我细问才知道,原来有不少童书甚至还包括儿童的画报上,都会画个很小的诸如小动物之类的形象放在书眉处,成人原本是想把图书设计美观些,不成想我家那个小家伙,观察力不错,专去发现这些大人轻易注意不到的细微变化,还使劲找。因为那些书眉上的标志都太小,她就一个劲低头看,让我们实在担心她看书的距离和视力。